仑伐替尼对放射性碘难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(RR-DTC)疗效确切,可概括为“缩瘤快、控病久、生存延长”。
缩瘤效果显著
关键Ⅲ期 SELECT 试验显示,24 mg/日剂量下客观缓解率(ORR)高达 64.9%,其中完全缓解率 1.5%,部分缓解率 63.4%;而安慰剂组仅 1.5%。后续真实世界研究和剂量优化试验(18 mg vs 24 mg)也证实,24 mg 组 24 周 ORR 仍达 57.3%。
疾病控制时间长
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从安慰剂的 3.6 个月 延长至 18.3 个月(HR=0.21)。系统评价进一步确认 PFS 获益(HR 0.24),且各亚组(年龄、组织学类型、突变状态)均一致获益。
生存获益趋势明确
尽管 SELECT 试验中期分析时中位总生存(OS)尚未达到,但汇总数据显示 OS 亦有显著延长(HR 0.65);提示不仅延缓进展,还可能转化为长期生存优势。
起效快速且缓解持久
首次影像学评估(8 周)即可见肿瘤缩小,中位起效时间约 2 个月;获得客观缓解的患者中,缓解持续时间中位值超过 18 个月。
耐受性可控
主要 ≥3 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、蛋白尿和腹泻,通过剂量调整或支持治疗多可管理;18 mg 起始剂量虽毒性略低,但疗效劣于 24 mg,因此临床仍以 24 mg 为标准起始量。
综合来看,仑伐替尼是目前 RR-DTC 最有效的单药靶向治疗之一,可显著缩小肿瘤、长期控制病情并延长生存,已被国际指南列为首选系统治疗方案。
从目前真实世界的使用反馈来看,印度吉三代(NATCO、Mylan)在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上都明显优于孟加拉版本。
印度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:首先,它获得了吉利德公司的正式授权,生产工艺、原料纯度与原研药保持一致,临床治愈率稳定在98%以上,副作用发生率与原研药几乎相同。而孟加拉版本虽然成分类似,但由于没有吉利德的授权,辅料和工艺上存在一定差异,导致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。
此外,印度制药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体系也更为成熟,市场认可度更高,全球销量远超孟加拉版本。
因此,如果经济条件允许,建议优先选择印度吉三代,疗效更有保障,使用也更安心。
会,但总体“温和可控”。
奥西替尼在 AURA、FLAURA 等大规模研究中显示,最常见的不适是腹泻、皮疹、甲沟炎、皮肤干燥或瘙痒,大约三到六成患者会出现,不过 90% 以上属于 1–2 级,几天到几周可自行缓解,或通过对症处理就能压下去。
真正需要警惕的,是发生率 ≤5% 的“狠角色”:间质性肺病/肺炎、QT 间期延长、严重皮肤反应(如 Stevens-Johnson 综合征)、可逆性骨髓抑制以及罕见但可能致命的心力衰竭。
因此,用药期间务必按医嘱每 4–6 周复查心电图、肝肾功能和胸部影像;一旦出现新咳嗽、气促、发热不退、心跳紊乱、视力骤降或全身大面积皮疹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,绝大多数都能通过停药、减量或加用激素/抗感染等手段逆转。简而言之,大部分人只是“拉肚子、长痘、指甲疼”的小折腾,定期监测就能把风险压到最低。
对耐多药肺结核而言,贝达喹啉是目前证据最充分、效果最确定的新型口服药。核心结论可用一句话概括:在标准背景方案里加用贝达喹啉,可把 6 个月痰培养阴转率从 70% 左右提高到 95% 以上,并把阴转时间从平均 73 天缩短到 49 天,同时降低全因死亡风险。
这一结论来自多项真实世界与系统评价数据:最新一项涵盖 45 项研究、1.7 万余例耐药结核的 Meta 分析显示,含贝达喹啉方案的中位痰培养转阴时间为 49.4 天,而不含组为 73.4 天,差异显著。在印尼的 51 例 MDR/XDR-TB 前瞻性队列中,加用贝达喹啉(单用或联合德拉马尼)治疗 6 个月,痰培养阴转率高达 97.1%–100%,且 QTc 延长均控制在安全范围。与传统 24 个月方案相比,含贝达喹啉的 9–12 个月短程口服方案不仅疗效相当,且因减少注射药物而显著降低听力、肾毒性和治疗退出率。
因此,对于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耐多药/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,在遵循说明书禁忌与心电监测的前提下,早期引入贝达喹啉可更快清除菌量、缩短传染期、提高治愈率,是目前国际指南一致推荐的优选药物。